冶炼厂深入贯彻落实公司部署,坚持落实三年对标规划不动摇,围绕全流程市场化对标,全厂上下以“TC/RC为导向,以市场为标准,以利润为中心”全力推进分系统、分工序对标,把年度对标重点改进项目抓实、抓细、抓深,不断补齐发展短板,增强发展动能,提升发展质量。
思想再动员
今年1月份,公司实施冶化产业链整合,冶炼厂、稀贵厂、冶化项目部等单位整合成为新的冶炼厂。单位整合后,冶炼厂围绕市场化对标对全员展开再动员,以“对标”凝聚全员思想共识,推动各单位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人员、业务、流程的高度融合,共同推进厂高质量赶超发展。
该厂把讲对标变为通过问题引导全员深入思考,主动“想”对标。厂班子成员分头下挂车间,向车间做好对标“关键业绩指标、主要短板指标”的说明工作,指导车间做好对标目标及改进课题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把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落实具体问题,完成改进课题,实现对标目标上来。
从3月份起,厂分批组织主要车间、科室负责人和部分生产骨干赴国内同行业企业包括部分民营企业学习考察。学习考察看到的现实差距令考察人员既震惊又震撼。“考察单位发挥自动化操作优势,30多条皮带加上干燥系统,居然只配备了一名专职管理人员操作管理,我们一套干燥系统就需要8个人操作。”熔炼车间负责人在考察报告中写道。“他们是民营企业,他们的硫酸车间现场绿树成荫,花草满园,不仅不存在环保问题,还真正做到了绿色发展。”硫酸车间职工在聆听车间负责人分享的学习心得后深受触动。
被该厂视为最大工作难题的劳动生产率对标得到了厂干部职工的广泛拥护和支持。冶化产业链整合伊始的两厂一项目部共24个科室、30个车间整合后被归并为13个科室、8个车间,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管理技术人员通过整合比例分别为41.53%和34.98%。
工作抓落实
今年,冶炼厂确定的成本对标目标是冶炼系统现金加工成本按照既定比例和幅度下降。这一目标,被厂财务部门按照“TC/RC开展保本加工费与市场对标测算”原则,梳理成明确的业绩指标和主要短板指标分解给了车间。
在该厂熔炼车间,厂分解的指标被车间按照备料、澳炉、电炉、转炉等不同工序分解成不同的控制环节和单元,每个控制单元把指标又进行分解,形成若干具体的控制措施。在澳炉生产环节,为了提高产量,降低吨铜成本,车间拟定了提氧浓、优化电炉电极控制、喷枪改造等6项对标措施,围绕措施展开改进课题攻关。通过努力,使澳炉氧浓在原指标基础上再提高了8%以上,元至7月份厂吨铜成本平均下降6元。喷枪改造攻关使澳炉喷枪寿命从原来的4天提高至8天,每月减少喷枪维修成本5万元,提高开风率0.6%,由此每月产生的矿铜效益就达20万元。
在该厂稀贵车间,冶化系统整合后上下工序协作优势得到充分显现。上游工序不断强化阳极泥质量控制,力保原料平衡进厂,为车间提高阳极泥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奠定了坚实基础。车间通过与行业标杆企业动态对标,金银回收率等指标再上新台阶,继续保持行业先进水平。该厂对标部门负责人表示,随着分系统、分工序对标的深入推进,将有力促进厂生产经营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党建强保障
根深才能叶茂。市场化对标的深入开展,离不开党建作引领。8月份,冶炼厂党委组织主要生产车间的党务工作人员对厂市场化对标过程中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此指导基层党支部有效融入对标,发挥引领、保证作用。
与此同时,厂在统一班子成员思想的同时,还积极通过形势任务教育宣讲、“三会一课”学习等方式,针对性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将思想统一到厂对标措施落实,实现对标目标上来。积极参与管理流程的优化简化和制度体系完善工作,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和有效性。
厂各基层党组织以“树立先锋标杆,推进改革增效”“四级先锋”等活动为抓手,引导党员围绕“关键业绩指标、主要短板指标”做工作,积极参与对标改进课题及课题攻关实施活动。年初以来,全厂各基层党组织利用清洁文明生产示范区、党小组共建、党员先锋机台、党员QC小组等活动载体,融入市场化对标工作,为本单位和厂市场化对标阶段工作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靠保证。
(青辰)